节日带动购物文化,消费市场仍需监管把控

  伴随着妇女节的结束,这一轮的购物潮也逐渐平缓下来,相信不少人通过“拼拼凑凑享折扣”的方式买到了不少的商品。事实上,这也不是某个特定节日特有的情况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各式各样的节日都和“消费”联系到了一起,似乎购物节成为了节日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人为的价格调动和可观的优惠力度也让这种特殊的文化发展成了被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所接受的互联网消费模式。

  互联网消费模式好不好,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物流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网购带给我们了更加便携的消费体验、更加全面的选择空间、以及更加自由的交流环境,甚至不少如今的知名企业,起初也是依靠电商模式发展起来的。虽说可能有点夸张,但是互联网已经是如今时代背景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但是网购的发展,以及节日购物文化的产生有没有坏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肯定的。前面也提到过“拼拼凑凑享折扣”,伴随着节日促销,大部分消费者总会为了折扣而开始拼单凑单,而这些拼单的产品大多数都具备共同的特点——便宜。

  便宜很好理解,凑单差个几块钱的时候随便买点便宜零碎的也很合理,但便宜也带来了其他的问题——品质。并不是说便宜没好货,但是在网络平台上,许多用来凑单的便宜商品常常是一些没有听过的品牌或者是一些卖家自制的产品,这类产品中又有很多缺乏明确、正规的产品信息,安全性难以保障。不过大部分买家也会因为这类东西便宜的价格,对其不以为然。似乎这已经成为目前网购环境中常见的情况。

  但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现象自然是不好的,无论如何,劣质产品的流通都会影响整体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其实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对网上的产品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管是提升网购市场稳定性以及维持其良性发展的关键。

  而想要强化互联网产品的监管力度,除了要从产品溯源出发,强化抽检力度,优化市场规范外,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开始整治,简单的说就是打击哪些制售假劣商品的山寨企业、违规作坊。但想要实现这一点,其实需要电商平台的协助,一方面,有关部门从中介入,对于平台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及三无产品进行筛查,并针对相关的销售网店进行检察督促工作;另一方面平台需对平台产品的安全情况进行保证以及自我监管,遇到违规店家主动联系有关机构进行严处。

  总得来说,互联网销售和线下销售存在异曲同工的地方,规范监管才能促进其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