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全力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近日,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建设,安装调试历时近1年的“大连理工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正式运行,这是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标志着大型设备开放共享在大连理工大学整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
 
    近年,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连理工大学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升,10万以上设备数量从2000年的217台增加到2018年的3564台,金额从8000万元增加到16.5亿元。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好这笔庞大的资产,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证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设备处积极开展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全力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管理制度
 
    2015年以来,国务院和教育部、科技部相继颁布了若干要求及鼓励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政策性文件,学校原有的相关管理办法因修订时间较早,内容已不符合国家新的政策要求。针对这一情况,2019年1月,学校出台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管理细则》、《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管理细则》、《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管理细则》,以“统筹建设、分级管理、共享使用、绩效考核”为指导思想,推进管理机制改革,改变大型仪器设备松散的管理模式,打破学院、学科界限,促进跨学部、跨学科的教学科研合作。
 
    同时,为了落实国务院“放管服”工作要求,更好地助力教师科研,设备处修订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提高大型设备论证起点、强化论证责任,加强百万以上设备查重评议环节,推行机时不达标设备校内调剂,力求进一步优化服务,真正做到“抓大放小,放管结合”。
 
    推动设备入网,实现统一管理
 
    2018年,设备处申请专项经费对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进行了全面改造,重点做实公共测试分析设备入网管理,推行全面开放,解决紧俏设备使用难的问题。系统一期建设已经完成,40万以上符合条件的设备全部入网, 40万以下通用性强的设备择优入网。目前入网科研仪器设备1184台,价值11.2亿元,其中181台公共测试分析设备可以实现在线预约,面向校内外提供有偿服务。平台增设了门禁73处、监控113点位,设置了系统总控室,具有在线预约使用、开放管理、计时计费、远程监控和数据收集统计等功能。设备处从4月中旬开始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采集,夯实数据,通过平台展示仪器设备基本信息、主要功能、可提供的服务项目等。
 
    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开放共享
 
    为了支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对开放设备开展维修、新功能开发和升级改造,学校设立了“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以立项方式进行资助。又于2018年组织了开放共享单位和个人的评选,评选出单位3个,个人15人。同时,积极搭建沟通桥梁,组织分析中心、精细化工平台教师赴盘锦分析中心交流,推动开放共享工作开展。
 
    提高使用效率,共享初见成效
 
    化学分析中心是学校早纳入校级平台管理的机构。中心目前入网设备64台,均可提供24小时开放,其中的核磁共振波谱仪和部分色质联用仪已24小时满负荷运行。中心已培训具有独立操作能力的学生1200余人,取得核磁分析合格证的学生近400人。
 
    化学分测中心副主任徐强老师介绍说:“共享平台网络化管理对扩大仪器的开放共享程度和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2018年分析中心共完成20余万个样品测试,较2017年增加了近一倍,随着平台上仪器数量的增加,样品数还会持续增加。如果没有网络化管理,大量繁琐的数据统计全由人工去管理是不可想象的。随着学校信息系统管理的规范化、报销制度流程的健全化,预约、收费等管理工作都不再需要实验技术人员手动干预,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仪器功能开发和测试方法开发上,扩大学生培训覆盖面,更好地履行育人职责。”
 
    学校对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高度重视,连续几年将共享平台建设列入学校工作要点。通过加强校院两级平台建设,实行开放共享绩效考核等措施,全校大型设备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机时达标率从2017年的79%提高到91.5%。力争在三年之内,将大连理工大学在国家平台的开放共享考核成绩提高到优良水平。